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 发布日期:2015-01-31
- 浏览次数:171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目 录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3+1)
一、 专业培养简介
1.1 学院与专业介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主要培养民航飞机与发动机维修、航空设备维修、航空安全管理等方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五个理工类本科专业,具有“机务工程、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航空人因工程”三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还开设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高职)专业。自2005年以来,借助我院丰富的民航机务工程方面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根据教学规律和课程特点,对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立体化的建设,使培养水平日趋提高,教学效果得到认可。学院现在拥有电工实验室、转子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热工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以及机务维护实践技能基地。学院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四川航空公司、四川海特、四川斯奈克玛、东航云南、国航西南公司、飞行学院飞机修理厂等10余家航空企业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源于建校初建立的航空发动机学科,最初主要是为飞行员培养提供航空发动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后来利用学院积累的丰富的机务教学资源,开办了民航四川中专,陆续进行机务中专和专科层次的机务人才培养,总计毕业300余人,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单位骨干。2003年,结合中国民航快速发展对机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自身有利条件成立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机务学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设置和培养体系紧密对应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培养目标充分满足了民航机务工程岗位的技能要求,创建了国内先进的培训条件,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在四川省、西部地区乃及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机务办学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我校的航空发动机中心,由中美法三国六方投入两亿多元合作建立,是GE发动机公司全球三大培训基地之一,使用民航主力发动机作为教学发动机,教学内容全球同步更新;我校五十年的飞行训练保障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机务教学资源和人才,目前有训练飞机200余架,发动机300余台,机务维护队伍近600人,其中有一大批维护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可以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结合维护实际,解决维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校机务方面的科研水平较高,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将这些资源在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进行整合利用,也就成为了本专业的办学优势。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依托民航机务行业,为民航的发展提供复合型的机务高级技术人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从成立起,结合行业特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就确定了“专业水平+职业技能+英语水平”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专业底蕴,机务技能和英语能力。经过四年培养本专业毕业生以其踏实的作风,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航空公司的认可,毕业的五届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0%。
1.2 教学条件保障
1.师资队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22名专职教师(全部曾是本教研室老师,并继续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其中硕导11名;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学位18名;40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7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77%,其中有12人次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团队有民航优秀教师3人,先后4人入选校级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资队伍构成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底蕴深厚,保证了团队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持续发展。
目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已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近年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教学工作研讨会、师生座谈会、观摩教学、集体备课、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经过几年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团队青年教师左渝钰获得学校2006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九位教师先后获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二位教师获学校教书育人奖,一位教师获学校师德标兵称号。
教学团队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航空动力装置》2003年获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发动机航线维护》2007年获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先后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10余项,教学团队和教学团队成员参与项目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教学研究和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团队十分重视教材建设,近年主编学科相关教程8部。
本团队注重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完成及在研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各类科研经费共计40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技三等奖一项,团队教师在各类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文章40余篇,其中10余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此外,航空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飞行学院和合作单位的机务教学资源,聘请了一大批维护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
2、硬件资源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硬件资源丰富。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拥有CFM56-3,CFM56-5,CFM56-7等目前民航广泛使用的航空发动机作为教学教具,团队拥有西部最全最大的航空发动机陈列室以及飞机陈列室;拥有电工实验室、转子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拥有机务维护实践技能教学基地以及金工实习基地。
3.校企合作
学校在加强现有机务维护实践技能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行业优势和资源,同航空公司、大修厂等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采用双导师制度,学校和企业分别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辅助教师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建立健全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
表1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单位 |
有否协议 |
承担任务 |
年接受学生人数 |
四川斯奈克玛 |
有 |
生产实习 |
10 |
国航西南公司 |
有 |
生产实习 |
10 |
四川航空公司 |
有 |
生产实习 |
20 |
东航云南 |
有 |
生产实习 |
15 |
祥鹏航空 |
有 |
生产实习 |
10 |
飞行学院飞机修理厂 |
有 |
生产实习 |
30 |
飞行学院广汉分院 |
有 |
生产实习 |
30 |
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
有 |
生产实习 |
20 |
飞行学院新津分院 |
有 |
生产实习 |
20 |
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
有 |
生产实习 |
20 |
飞行学院遂宁航站 |
有 |
生产实习 |
20 |
三星通航 |
有 |
生产实习 |
5 |
春秋航空公司 |
有 |
生产实习 |
10 |
国营锦江机械厂 |
有 |
生产实习 |
30 |
1.3 培养模式
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 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机务维护单位,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1.4 选拔机制
1. 面向对象
主要面向具有浓厚工程兴趣、富有进取心、综合能力强、创造创新能力突出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选拔“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第一阶段(本科生)学习的学生。
2. 选拔程序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每年在大一夏学期主修专业预确认前,发布“卓越计划”学习的选拔 通知,由本科生自主报名,网上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由航空工程初审并在大一夏学期主修专业预确认期间组织面试选拔,根据选拔情况,确定是否在主修专业确认结束前进行增补面试选拔。
3. 选拔条件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选拔条件为:在第一学年,要求必须完成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或线性代数 I)、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学习(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若干课程替换申请,经信电系审核同意,可适当对相关必修课程做替换考虑),并取得良好以上的成绩;学业和综合素质情况均为优秀、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1.5 考核方式和标准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考核主要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两部分。
1.校内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同时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成果、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
2.校外考核由学校和联合培养企业单位共同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考核内容权值: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5)
考核等级: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二 、专业培养标准
2.1 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民航高速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达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具有航空动力装置与航空器的简单开发设计、维修和维修管理能力 ,能够从事航空器维修、维修管理以及其它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了解与航空动力装置维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民航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2.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能够熟练应用一种外语解决维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够较为孰地使用各种技术手册,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能够正确识读机械制图和飞机线路图
4、具备一定的航空动力装置维护和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与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
5、掌握民航飞机与发动机结构、工作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民航飞机与发动机维护、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民航系统从事民航飞机与发动机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6.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7.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语言交流能力,并掌握多媒体制作、演示技能;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并撰写技术文档的初步能力;
8.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9.初步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2 培养标准
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2 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发动机维护方向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
1.3 了解机务维护领域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手段
2.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系统化训练;
2.1 动手能力和分析
2.2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
2.3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3.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
3.1 团队精神
3.2 交流与沟通
3.3 外语交流
4.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与责任
4.1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4.2 工程师的企业责任
4.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4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4.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三、 专 业 培 养 矩 阵
表3 专业培养矩阵
能力 |
实现 |
|
||
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2.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系统化训练; |
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
|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化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自动控制、微机原理与接口等; |
|
|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基础、机械制图、航空材料与腐蚀、热工基础、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载电子设备等; |
|
||
|
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等;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维修管理、航空维修中人的因素、航空法规等; |
|
||
1.2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发动机维护方向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 |
|
高等数学、可靠性理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
|
|
|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与性能、专业课题讲座,专业技能训练及企业学习等; |
|
||
|
流体力学及相关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专业课题讲座,专业技能训练及工程师企业学习等; |
|
||
|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构造、航线维护、现代飞机系统、发动机控制、微机原理与接口等; |
|
||
|
航空材料与腐蚀、发动机强度与振动、发动机构造等 ; |
|
||
|
航线维护、航空中人的因素、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及专业课题讲座,专业技能训练及工程师基础训练等; |
|
||
1.3了解机务维护领域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手段 |
|
航线维护、维修管理、航空法规以及相关的专题讲座等; |
|
|
|
航线维护、维修管理、维修手册查询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等; |
|
||
|
维修管理、航线维护以及及企业培养环节等 |
|
||
|
有关的专业课程及企业培养环节、企业学习总结等 |
|
||
2.1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
|
航空法规、航线维护、维修管理、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基础试验、电工学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工程师基础企业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 |
|
|
2.12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 |
|
|||
|
|
|||
2.2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 |
|
入学教育、民航概论、维修管理、大学生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题讲座以及综合课程设计等 |
|
|
|
|
|||
|
|
|||
|
|
|||
|
|
|||
|
|
|||
2.3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
|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创新实验、大学生健康教育、企业学习、相关的专题讲座等 |
|
|
|
|
|||
|
|
|||
3.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 |
3.1团队精神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
|
|
|
|||
|
|
|||
|
|
|||
3.2交流与沟通 |
|
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有关双语课程教学、企业学习总结及答辩等 |
|
|
|
|
|||
|
|
|||
3.3外语交流 |
|
大学英语、有关双语课程教学、企业学习总结及答辩等 |
|
|
|
|
|||
|
|
|||
4.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与责任 |
4.1、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
|
大学语文写作、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
|
|
||||
4.2、工程师的企业责任 |
|
大学语文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维修管理、企业学习、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及最后的报告撰写工作、各种演讲、讲座等 |
||
|
||||
|
||||
4.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
|
军事训练、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综合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名人专家报告、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阅报栏、讲座等 |
||
|
||||
|
||||
4.4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
|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学分、各种结构设计竞赛、力学竞赛等 |
||
|
||||
|
||||
4.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训练、各实践环节中需要多人合作的内容、校运动会、院及班级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学习等 |
||
|
||||
|
||||
|
||||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四、 企 业 培 养 方 案
4.1 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初步飞机、发动机维护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包括本科一年在企业学习培养的内容安排与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航空器维修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识图、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维修手册使用、维修管理、安全运行、技术报告撰写等方面的知识等),获得机务维修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见习机务维修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发现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4.2 培养要求
通过企业的一年学习和工作,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了解与航空动力装置维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民航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2.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能够熟练应用一种外语解决维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够较为孰地使用各种技术手册,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能够正确识读机械制图和飞机线路图
4、具备一定的航空动力装置维护和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与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
5、掌握民航飞机与发动机结构、工作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民航飞机与发动机维护、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民航系统从事民航飞机与发动机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6.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7.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语言交流能力,并掌握多媒体制作、演示技能;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并撰写技术文档的初步能力;
8.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9.初步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3 培养计划
机务维修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机务维修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培训,使学生获得机务维修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企业阶段学习内容见下表。
表4 企 业 阶 段 学 习 项 目
序号 |
企业学习项目名称 |
周数 |
执行时间 |
主要内容 |
|
1 |
机载电子设备维修基本理论 |
1周 |
第6或第7学期 |
熟悉常见民航航空器上安装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测试工具使用,排故流程, |
|
2 |
活塞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
2周 |
第7学期 |
熟悉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以某一具体发动机机型为例深入学习该发动机的具体结构、在飞机上的拆卸和安装方法,了解该型发动机的使用特点和常见故障形式,并了解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了解活塞发动机的试车方法 |
|
3 |
机型理论 |
48学时 |
第7学期 |
以某一在航空界使用较广的飞机或直升机为例,全面了解该型飞机的基本数据、飞机性能,以及发动机、电子设备、电源系统、起落架、空调等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
4 |
实践教学环节 |
专业认知学习 |
2周 |
第6或第7学期 |
了解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企业的企业概况,自营业务,维修工程管理特色,机务维修人才管理模式,机务维修岗位需求 |
5 |
发动机部附件修理 |
2周 |
第7学期 |
掌握发动机部附件修理的基本理论 |
|
6 |
飞机部附件修理 |
2周 |
第7学期 |
掌握飞机部附件修理的基本理论 |
|
7 |
机型实践 |
2周 |
第8学期 |
掌握所选机型主要系统的维修知识 |
|
8 |
综合课程设计 |
2周 |
第 7学期 |
结合企业现状完成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设计工作(初步) |
|
9 |
机务维修实习 |
5周 |
第8学期 |
进入维修工作一线,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协同工作,完成顶岗实习 |
|
10 |
毕业设计 |
12周 |
第8学期 |
完成学士学位申请所需的毕业设计工作 |
|
11 |
|
企业学习总结及毕业论文答辩 |
2周 |
第8学期 |
通过一年在企业的工程训练,对在企业中的学习状况进行归纳总结,按大学本科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
4.4 考核办法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单位的指导教师共同进行。
1. 考核内容
包括工作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2.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实际操作、笔试、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3.考核内容权值
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5)、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
4.考核等级
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五、专业教学计划
5.1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学时/周数 |
学分 |
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 |
1172 |
67.5 |
36.7 |
选修 |
128 |
8 |
4.3 |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728 |
40 |
23.4 |
选修 |
128 |
8 |
4.3 |
|
专业课 |
必修 |
234 |
13 |
7.6 |
选修 |
128 |
8 |
4.3 |
|
课堂教学总时数 |
2370 |
144.5 |
|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142/38周 |
31.5 |
17.1 |
实践创新活动 |
选修 |
|
4 |
2.3 |
合计 |
180 |
100 |
*包含形势与政策课程2学分
5.2 主要理论课程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机械制图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学 热工基础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 发动机控制 发动机构造 维修管理 航空材料与腐蚀 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发动机航线维护 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
5.3 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见附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授课 时数 |
实验 时数 |
上机 时数 |
授课 学期 |
学时/学分分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 |
06410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2 |
2 |
32 |
|
|
1 |
32 |
|
|
|
|
|
|
|
064100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4 |
4 |
64 |
|
|
4 |
|
|
|
64 |
|
|
|
|
||
064100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2 |
2 |
32 |
|
|
2 |
|
32 |
|
|
|
|
|
|
||
064100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2 |
2 |
32 |
|
|
1 |
32 |
|
|
|
|
|
|
|
||
0541001 |
大学英语 |
252 |
15.5 |
252 |
|
/252 |
1234 |
60 |
64 |
64 |
64 |
|
|
|
|
||
0841001 |
体 育 |
126 |
4 |
126 |
/6 |
|
1234 |
30 |
32 |
32 |
32 |
|
|
|
|
||
0441001(Ⅱ) |
高等数学(Ⅱ) |
162 |
10 |
162 |
|
|
12 |
84 |
78 |
|
|
|
|
|
|
||
0441004(Ⅱ) |
线性代数(Ⅱ) |
40 |
2.5 |
40 |
|
|
2 |
|
40 |
|
|
|
|
|
|
||
044100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8 |
3 |
48 |
|
|
4 |
|
|
|
48 |
|
|
|
|
||
0441002(Ⅰ) |
大学物理(Ⅰ) |
128 |
8 |
128 |
|
|
23 |
|
64 |
64 |
|
|
|
|
|
||
0441003(Ⅰ) |
大学物理实验(Ⅰ) |
60 |
2 |
6 |
54 |
|
3 |
|
|
60 |
|
|
|
|
|
||
0441007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60 |
4 |
30 |
|
30 |
1 |
60 |
|
|
|
|
|
|
|
||
0441027 |
C语言程序设计 |
72 |
4.5 |
38 |
|
34 |
2 |
|
72 |
|
|
|
|
|
|
||
0441008 |
软件技术基础 |
32 |
2 |
20 |
|
12 |
3 |
|
|
32 |
|
|
|
|
|
||
0841007 |
军事理论 |
32 |
2 |
16 |
16 |
|
1 |
32 |
|
|
|
|
|
|
|
||
小计 |
1172 |
67.5 |
|
|
|
|
330 |
382 |
252 |
208 |
|
|
|
|
|||
选修 |
参见全校选修课目录,按类别选修,最低毕业要求8学分 |
128 |
8 |
|
|
|
|
3* |
2或3 |
1或2 |
1或2 |
|
|
|
|
* 此为“大学生健康教育”和“民用航空概论”的必选学分。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授课 时数 |
实验 时数 |
上机 时数 |
授课 学期 |
学时/学分分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0243004 |
微机原理与接口 |
64 |
3.5 |
46 |
18 |
|
5 |
|
|
|
|
64 |
|
|
|
0243097 |
机械制图 |
64 |
3.5 |
48 |
16 |
|
1 |
64 |
|
|
|
|
|
|
|
||
0243038 |
材料力学 |
64 |
4 |
52 |
12 |
|
3 |
|
|
|
64 |
|
|
|
|
||
0443054 |
理论力学 |
54 |
3.5 |
54 |
|
|
3 |
|
|
54 |
|
|
|
|
|
||
0243056 |
机械设计基础 |
64 |
4 |
50 |
14 |
|
4 |
|
|
|
|
64 |
|
|
|
||
0243001 |
电工学 |
72 |
4 |
72 |
|
|
4 |
|
|
|
72 |
|
|
|
|
||
0243032 |
电工实验 |
24 |
1 |
|
24 |
|
5 |
|
|
|
|
24 |
|
|
|
||
0243037 |
热工基础 |
64 |
4 |
54 |
10 |
|
5 |
|
|
|
64 |
|
|
|
|
||
0140013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40 |
2.5 |
36 |
4 |
|
4 |
|
|
40 |
|
|
|
|
|
||
0243006 |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 |
48 |
3 |
48 |
|
|
5 |
|
|
|
|
48 |
|
|
|
||
0244040 |
航空材料与腐蚀 |
36 |
2 |
36 |
|
|
4 |
|
|
36 |
|
|
|
|
|
||
0243005 |
发动机构造 |
54 |
3 |
48 |
6 |
|
6 |
|
|
|
|
|
54 |
|
|
||
|
维修手册查询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小计 |
680 |
40 |
576 |
104 |
|
|
64 |
|
130 |
200 |
200 |
86 |
|
|
|||
选修 |
0141011 |
飞行原理与性能 |
40 |
2.5 |
40 |
|
|
5 |
|
|
|
|
40 |
|
|
|
|
0244041 |
工程化学 |
32 |
2 |
32 |
|
|
4 |
|
|
32 |
|
|
|
|
|
||
0244091 |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
24 |
1.5 |
|
|
24 |
2 |
|
24 |
|
|
|
|
|
|
||
0244003 |
自动控制原理 |
48 |
3 |
42 |
6 |
|
5 |
|
|
|
|
48 |
|
|
|
||
0240081 |
机载电子设备 |
40 |
2 |
40 |
|
|
6 |
|
|
|
|
|
40 |
|
|
||
0244042 |
可靠性理论基础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最低毕业要求8学分 |
128 |
8 |
|
|
|
|
|
|
|
|
|
|
|
|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授课 时数 |
实验 时数 |
上机 时数 |
授课 学期 |
学时/学分分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方向) |
必修 |
0243004 |
微机原理与接口(英) |
64 |
3.5 |
46 |
18 |
|
5 |
|
|
|
|
64 |
|
|
|
0243097 |
机械制图 |
64 |
3.5 |
48 |
16 |
|
1 |
64 |
|
|
|
|
|
|
|
||
0243038 |
材料力学 |
64 |
4 |
52 |
12 |
|
3 |
|
|
|
64 |
|
|
|
|
||
0443054 |
理论力学 |
54 |
3.5 |
54 |
|
|
3 |
|
|
54 |
|
|
|
|
|
||
0243056 |
机械设计基础 |
64 |
4 |
50 |
14 |
|
4 |
|
|
|
|
64 |
|
|
|
||
0243001 |
电工学 |
72 |
4 |
72 |
|
|
4 |
|
|
|
72 |
|
|
|
|
||
0243032 |
电工实验 |
24 |
1 |
|
24 |
|
5 |
|
|
|
|
24 |
|
|
|
||
0243037 |
热工基础(英) |
64 |
4 |
54 |
10 |
|
5 |
|
|
|
64 |
|
|
|
|
||
0140013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40 |
2.5 |
36 |
4 |
|
4 |
|
|
36 |
|
|
|
|
|
||
0243006 |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英) |
48 |
3 |
48 |
|
|
5 |
|
|
|
|
48 |
|
|
|
||
0244040 |
航空材料与腐蚀(英) |
36 |
2 |
36 |
|
|
4 |
|
|
36 |
|
|
|
|
|
||
0243005 |
发动机构造(英) |
54 |
3 |
48 |
6 |
|
6 |
|
|
|
|
|
54 |
|
|
||
|
维修手册查询(英)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小计 |
680 |
40 |
576 |
104 |
|
|
64 |
|
130 |
200 |
200 |
86 |
|
|
|||
选修 |
0141011 |
飞行原理与性能 |
40 |
2.5 |
40 |
|
|
5 |
|
|
|
|
40 |
|
|
|
|
0244041 |
工程化学 |
32 |
2 |
32 |
|
|
4 |
|
|
32 |
|
|
|
|
|
||
0244091 |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
24 |
1.5 |
|
|
24 |
2 |
|
24 |
|
|
|
|
|
|
||
0244003 |
自动控制原理(英) |
48 |
3 |
42 |
6 |
|
5 |
|
|
|
|
48 |
|
|
|
||
0240081 |
机载电子设备(英) |
40 |
2 |
40 |
|
|
6 |
|
|
|
|
|
40 |
|
|
||
0244042 |
可靠性理论基础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最低毕业要求8学分 |
128 |
8 |
|
|
|
|
|
|
|
|
|
|
|
|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授课 时数 |
实验 时数 |
上机 时数 |
授课 学期 |
学时/学分分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课 |
必修 |
0246048 |
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
32 |
2 |
26 |
6 |
|
7 |
|
|
|
|
|
|
32 |
|
||
0246049 |
发动机航线维护(英) |
36 |
2 |
28 |
8 |
|
7 |
|
|
|
|
|
|
36 |
|
||||
0246050 |
发动机控制 |
48 |
3 |
44 |
4 |
|
6 |
|
|
|
|
|
48 |
|
|
||||
0246044 |
维修管理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0246052(Ⅲ) |
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Ⅲ) |
64 |
4 |
60 |
4 |
|
6 |
|
|
|
|
|
64 |
|
|
||||
小计 |
212 |
13 |
190 |
22 |
|
|
|
|
|
|
|
112 |
100 |
|
|||||
选修 |
0146012 |
航空维修中人的因素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0246051 |
发动机强度与振动 |
36 |
2 |
36 |
4 |
|
6 |
|
|
|
|
|
36 |
|
|
||||
0246024 |
飞机电气系统 |
48 |
3 |
48 |
|
|
6 |
|
|
|
|
|
48 |
|
|
||||
0246045 |
A320飞机系统 |
二选一 |
48 |
3 |
48 |
|
|
7 |
|
|
|
|
|
|
48 |
|
|||
0240034(Ⅱ) |
B737飞机系统(Ⅱ) |
48 |
3 |
48 |
|
|
7 |
|
|
|
|
|
|
48 |
|
||||
|
发动机修理与试车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0236084 |
航空活塞发动机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最低毕业要求8学分 |
128 |
8 |
|
|
|
|
|
|
|
|
|
|
|
|
|||||
专业课(双语教学方向) |
必修 |
0246048 |
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
32 |
2 |
26 |
6 |
|
7 |
|
|
|
|
|
|
32 |
|
||
0246049 |
发动机航线维护(英) |
36 |
2 |
28 |
8 |
|
7 |
|
|
|
|
|
|
36 |
|
||||
0246050 |
发动机控制(英) |
48 |
3 |
44 |
4 |
|
6 |
|
|
|
|
|
48 |
|
|
||||
0246044 |
维修管理(英)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0246052(Ⅲ) |
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Ⅲ) (英) |
64 |
3 |
60 |
4 |
|
6 |
|
|
|
|
|
654 |
|
|
||||
小计 |
212 |
13 |
190 |
22 |
|
|
|
|
|
|
|
112 |
100 |
|
|||||
选修 |
0146012 |
航空维修中人的因素 |
32 |
2 |
32 |
|
|
6 |
|
|
|
|
|
32 |
|
|
|||
0246051 |
发动机强度与振动 |
36 |
2 |
36 |
4 |
|
6 |
|
|
|
|
|
36 |
|
|
||||
0246024 |
飞机电气系统(英) |
48 |
3 |
48 |
|
|
6 |
|
|
|
|
|
48 |
|
|
||||
0246045 |
A320飞机系统 |
二选一(英) |
48 |
3 |
48 |
|
|
7 |
|
|
|
|
|
|
48 |
|
|||
0240034(Ⅱ) |
B737飞机系统(Ⅱ) |
48 |
3 |
48 |
|
|
7 |
|
|
|
|
|
|
48 |
|
||||
|
发动机修理与试车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0236084 |
航空活塞发动机 |
32 |
2 |
32 |
|
|
7 |
|
|
|
|
|
|
32 |
|
||||
最低毕业要求8学分 |
128 |
8 |
|
|
|
|
|
|
|
|
|
|
|
|
|||||
合计 |
课堂教学总时数 |
2690 |
必修 |
1986 |
117.5 |
|
394 |
382 |
338 |
408 |
184 |
224 |
100 |
|
|||||
选修 |
384 |
24 |
|
|
|
|
|
|
|
|
|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六、校企合作协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乙方)国营锦江机械厂
双方本着产学研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职责:
1、向在校生宣传、介绍乙方情况,及时公布乙方阶段性专业人才需求信息;
2、根据乙方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协助乙方确定参加企业定向培养的人选;
3、根据乙方对人才的特定需要,适当调整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尽量满足企业需求;
4、积极与乙方沟通,共同做好教育组织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协助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确保顺利完成企业合作教育环节;
5、根据乙方要求,在师资培养、教师资格认定、到甲方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6、与乙方共同协商由乙方开设的课程,见附件一,并按照双方约定的考核方法组织考试并给出成绩;
7、根据乙方需要和学生意愿,负责择优推荐和鼓励优秀毕业生在乙方就业。
二、乙方职责:
1、接受甲方师生到单位实习,具体专业、人数、时间,以双方协商为准;
2、指派至少一位主管领导与甲方主管领导组建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共同领导各项工作;
3、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合作教育环节的指导教师;
4、根据甲方教学需要派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甲方学生讲学,甲方按相关标准发给课时费;
5、乙方按照双方约定的考核方法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考核,考试结束后向甲方提供学生考核成绩并移交学生学业考核相关资料;
6、提供参加合作教育环节师生的食宿基本条件,费用由学生自理;
7、向甲方教师提供科研调查、实践锻炼之方便;
8、如发生甲方学生不遵守或违反厂方规定,乙方有权将学生退回甲放;
7、实习期间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障,但甲方在实习期间内发生的非乙方责任的任何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如疾病、伤亡等,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和费用。
四、本协议正式签订后,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