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合作基础
- 发布日期:2015-01-13
- 浏览次数:223
在教育部发布卓越工程师计划后,两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2011年和国营锦江机器厂(直升机维修厂)签署了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协议,共建工程人才培训中心,联合培养直升维修人才,每年培养20人。相互取长补短,利用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
机务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机务维护单位,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序号
|
课程
|
培训类型
|
学时
|
1
|
专业认知实习
|
理论
|
2周
|
2
|
机型理论
|
理论
|
48
|
2.1
|
M17、Z9直升机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2.2
|
直升机升力部件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2.3
|
直升机传动部件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2.4
|
起落装置/液压系统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2.5
|
操作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2.6
|
直升机特设系统结构原理
|
理论
|
8
|
3
|
机型实践(代替发动机航线维护)
|
实作
|
2周
|
3.1
|
米系列直升机分解、装配、调试
|
实作
|
1周
|
3.2
|
直-9系列直升机分解、装配、调试
|
实作
|
1周
|
4
|
发动机
|
理论
|
32学时
|
4.1
|
TB3、WZ8发动机构造
|
理论
|
16
|
4.2
|
活塞发动机构造
|
理论
|
16
|
5
|
机载电子设备的使用(通电、测试、使用)
|
实作
|
1周
|
6
|
发动机部附件修理
|
实作
|
2周
|
7
|
飞机部附件修理
|
实作
|
2周
|
8
|
综合课程设计
|
实作
|
2周
|
9
|
机务维修实习
|
实作
|
5周
|
10
|
毕业设计
|
|
12周
|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单位的指导教师共同进行。1、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2、考核方式包括:实际操作、笔试、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3、考核内容权值: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5)、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4、考核等级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